本网讯(通讯员 汝利娜)根据国家《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2022年)提出高校师范专业需强化实践育人,服务乡村教育振兴及“双减”政策中鼓励高校参与课后服务与社区教育。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紧密围绕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江夏区地方特色,通过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文化传承创新三大路径,深度融入区域发展开展“大手拉小手”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在人才培养方面,小学教育专业践行“U-G-S”(即大学—政府—学校)培养模式,通过积极参与江夏区周边中小学课后服务特色社团活动,促成大学、政府、中小学三方的密切合作,培养出“师德高尚、师能卓越、师艺突出,一专多能”的专业化人才,2025年春季我们持续展开各项社团活动,本学期我们将社团活动分为五大模块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加以融合进行汇报和分享成果。
体育组携手志愿者于江夏区实验小学体育馆校区开展了丰富多元的社团活动,包含乒乓球、排球、足球、田径1、田径2、田径3六个项目。每周五,教育系“大朋友”志愿者们会按时到校协助教学,专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激发运动兴趣与技能培养。小朋友们在各社团中收获颇丰,球类社团助力掌握运动技巧,锻炼手眼协调和肢体灵活性,培养团队协作与竞技精神;田径社团通过多样训练,增强耐力、爆发力和速度,磨炼意志,助力学生们挑战自我、收获自信,为健康成长打基础。
足球:逐梦绿茵,默契致胜
足球社团的训练日常满是热血。志愿者协助教练,从带球、传球这些基础教起。看到学生们带球不稳,志愿者就上前示范,讲解如何用脚背内侧控制球。传球力度不够的,志愿者会演示摆腿动作,强调脚踝发力要点。学生们反复练习,球感越来越好,带球、传球越来越熟练。
经过反复练习,学生们的球感大幅提升,带球时能自如地在场地穿梭,传球也变得精准有力。在多人传球训练中,教育系志愿者引导学生们互相呼应,培养传球默契,让大家逐渐领悟团队协作在足球运动中的重要性。
训练间隙,志愿者和学生们交流互动,大家都表示,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自己不仅球技进步,更收获了勇于挑战的勇气,变得更加坚毅。
田径:活力奔跑,挑战自我
春天的校园里,田径社团的训练开展得热火朝天。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大学生们将游戏融入训练,还根据年龄特点和身体素质制定个性化计划。志愿者们也参与其中,悉心指导。
跑步课上,教育系志愿者组织趣味接力游戏。他们细致分组,清晰讲解规则,让学生们在欢乐竞争中掌握起跑、冲刺技巧。志愿者站在起跑线旁,耐心示范起跑姿势,强调身体前倾、腿部发力的要点;学生们冲刺时,志愿者一路陪跑,大声喊口号加油,鼓励大家挑战速度极限。
每次训练前,教育系志愿者都会带领学生们认真做拉伸热身,一边示范标准动作,一边详细说明作用,全力保障运动安全。在志愿者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进步显著,不少同学跑步速度大幅提升,尽情享受突破自我带来的成就感 。
乒乓球:“乒”出精彩,传递友谊
在乒乓球台前,教育系志愿者们忙碌而专注。学生们活力满满地开始训练,志愿者们穿梭其中,悉心指导。
对于初来乍到、握拍姿势错误的同学,志愿者会走上前,轻轻握住他们的手,调整手指位置,耐心讲解:“这样握拍,发力才更稳更准。”击球练习时,一旦发现同学发力不对、回球绵软,志愿者马上亲身示范,展示如何运用手腕和小臂的力量,将球精准回击。
在教育系志愿者的努力下,乒乓球社团充满欢乐与温馨。学生们不仅球技见长,还在互动中收获了珍贵友谊,体会到永不言弃的精神,在球台与人生的赛场上,都变得更加自信从容。
排球:跃动排球,梦想起航
本学期,排球志愿教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我校大学生志愿者,为学生们提供专业指导。教学过程中,志愿者们采用多种模式,将训练变成趣味闯关。学生们在笑声中掌握对垫、自垫等技巧。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学生们排球能力不断提升,还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这项教学活动,不仅传授了排球技能,更点燃了学生们的运动梦想。
人文学院教育系学生在实践课堂中打磨教学技能,用公益服务践行教育理念!以"实践育人"为核心,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助力区域教育发展。通过协助周边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社团活动、培养"能讲课、懂学生、有情怀"的未来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