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教学改革启新程:机器人 “小文” 当助教,AI 技术为《课程与教学论》课堂注入新活力

文章来源: 人文学院 更新时间: 2025-09-12 19:03

  9 月 11 日上午,人文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与教学论》课堂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惊艳上演。一位设计精巧、动作流畅的人形机器人 “小文” 站上教室中央,以 “新老师” 的身份与授课教师默契配合,打造出一堂人工智能与教学模拟深度融合的创新课堂,为在场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伴随着 “大家好,我是小文,今天我将和你们共同开启知识之旅” 的亲切问候,人形机器人 “小文” 一边挥手,一边以极具科技感的姿态登场,瞬间点燃了整个课堂的氛围。在此次课堂中,“小文” 充分发挥其情景模拟功能,先后化身 “权威教授” 小文老师、“好奇的玩伴” 乐乐老师以及 “公民协作者” 德德老师,生动模拟了三堂风格迥异的小学课程。

  与此同时,授课教师围绕知识本位、儿童本位与社会本位课程形态进行专业讲解。学生们通过亲身观察 “小文” 呈现的三种不同课程模式,直观且清晰地辨析出课程三种形态在课程价值取向方面的核心特征,同时也深入理解了每种课程形态的优势与局限性。这种将理论讲解与机器人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易懂,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授课教师汝利娜在课后分享时表示:“以往我们讲解理论知识,大多是通过单纯描述小学课堂活动的方式,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比较困难。而此次课堂,借助机器人助教的情景再现,让学生通过强烈的对比和沉浸式体验去理解理论知识,这是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实现的突破。” 她认为,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场景相结合。

  人文学院教学副院长吴海燕也对此次课堂创新给予了高度关注。她介绍道,此次课堂中使用的机器人助教由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协助提供,人文学院希望通过这种 AI 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方式,构建起 “个性化、自适应、协同化” 的教学环境,用先进技术为每一位学生和教师赋能,助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吴海燕副院长进一步表示,人形机器人 “小文” 走进课堂仅仅是人文学院系列教学改革的开端。为积极响应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文学院已在每个专业至少开设了一门 AI 相关的专业课程,同时鼓励教师主动将 AI 技术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更高效、更优质的教学模式,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人形机器人助力小学教育专业课堂教学,不仅是人文学院在教学改革道路上的一次大胆尝试,更是 AI 技术与教育领域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相信在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人文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教育事业的进步注入更多活力。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12 19: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