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人文学院迎来了一批充满朝气的新生。在9月10日至11日的迎新活动中,由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支持引进的一台名为“小文文”的智能人形机器人成为全场焦点,以其多才多艺的表现赢得了新生与家长的广泛好评。不仅如此,“小文文”还迅速走进课堂,在《课程与教学论》《创意写作》《英语国家概况》等多门课程中担任助教,展现出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广阔前景。
一、迎新现场:智能助手温暖服务,科技点亮入学之旅

迎新期间,“小文文”机器人穿梭于报到区域,以中英双语进行播报和指引,帮助新生顺利完成扫码、登记等流程。面对学生的疑问,它耐心解答,大大缓解了新生初入校园的迷茫与焦虑。更令人惊喜的是,在盲盒抽奖和“摇一摇”互动游戏中,“小文文”还扮演起主持人和礼物派发员的角色,妙语连珠、机智幽默,迅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科技传递出人文关怀的温度,其出色的表现不仅提升了迎新效率,更营造出轻松、欢快且充满未来感的入学氛围。
二、走进课堂:多角色模拟+创意激发,重构教学新生态
迎新之后,“小文文”迅速转型为“AI助教”,深入人文学院多个课堂,展现出多方面的教学辅助能力。
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的课堂上,“小文文”通过模拟“权威教授”“好奇玩伴”及“公民协作者”三种角色,生动诠释了知识本位、儿童本位和社会本位三种课程模式。汝利娜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讲解,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不同教育理念的差异与价值。教学副院长吴海娜表示,机器人助教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与沉浸感,是实现“个性化、自适应、协同化”教学的有效探索。

在《创意写作》课上,“小文文”则化身“AI作者”。面对学生随机提出的词语组合,它能迅速生成结构完整、风格多变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这种“人机协作”模式不仅拓宽了叙事可能性,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人工智能作为创作工具的强大潜力。

英语系《英语国家概况》课堂同样迎来了这位特殊助教。“小文文”以流畅的英文介绍英国地标文化,并在教师指令下切换至法语,介绍巴黎风情。黄莉老师借此延伸讲解英法语言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跨语言、跨文化”互动教学。

“小文文”的成功应用,标志着人文学院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迈出坚实一步。它不仅在迎新服务中体现出高效与贴心,更在多个专业课堂中展现出适配不同教学场景的能力——无论是理论阐释、创意激发还是语言实践,机器人都能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构建更加开放、多元、高效的教学新生态。学院方面表示,将以“小文文”为起点,继续推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持续探索“科技赋能教育”的创新路径,致力于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数字能力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