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开始,追求卓越 |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人文学院举办汉语言文学专业(语教方向)新生“开学第一讲”

文章来源: 人文学院 更新时间: 2025-09-30 08:34

  本网讯(通讯员 李俊君)2025年9月29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人文学院举办的“开学第一课”专业讲座在温馨而庄重的氛围中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特邀湖北省江夏第一中学资深教师、知名班主任葛汉桥老师担任主讲人,以“从‘心’开始,追求卓越——好教师的素养养成”为主题,为初入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带来了一场思想深刻、案例生动、充满教育情怀的精神盛宴。讲座由人文学院汉语言专业尹飘老师主持,人文学院副院长吴海燕、中文系主任杨敏艳共同出席,与新生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案例启思:何为“好老师”?

  讲座伊始,葛汉桥老师并未直接给出理论,而是抛出了两个极具代表性的教育案例:一位是纪律严明、奖惩分明的“严师”,另一位是充满同情、近乎“放任”的“慈师”。他引导在场同学思考:“老师对学生应不应该严格?”“这两位老师,谁算得上是‘好老师’?”

  这一开场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氛围。葛老师指出,极端的“严”与“松”都失之偏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把握其中的“度”。他巧妙地将同学们的思考引向深入,为后续阐释“四有”好老师标准埋下了伏笔。

  标准引领:解读“四有”与“教育家精神”

  紧接着,葛老师为大家指明了方向。他详细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他强调,这“四有”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是新时代人民教师的立身之本、执教之基。

  葛老师进一步结合生动感人的教育故事,阐述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从“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到“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崇高与神圣,理解了国家对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殷切期望。

  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与德育智慧

  在明确了“好老师”的标准后,葛老师深入剖析了教师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他引用《荀子·劝学》《诫子书》《大学》等古代经典,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并指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当代教师肩负的时代使命。

  针对如何有效进行德育,葛汉桥老师分享了其多年实践总结的“八大德育方法”:从最基础的“以身作则”,到课堂教学中的“文以载道”,再到注重情感体验、制度规范、因材施教乃至家校合作,构建了一套全面而立体的德育体系。他特别指出:“最成功的德育,是让学生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品格,并最终外化为自觉的、习惯性的良好行为。” 这番话语,为未来即将走上讲台的学子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南。

  寄语新生:以心育人,砥砺前行

  在讲座的最后部分,葛老师聚焦于教师的自我成长。他坦言“老师成长最快的捷径是加强学习”,并分享了班级管理的艺术,如“先制度,再人文”、“语言的力量”等,实用且充满智慧。他以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名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结尾,深情寄语全体新生:未来四年,要从“心”开始,夯实学识,涵养德行,在未来的人生舞台上追求卓越,以灵魂影响灵魂,用生命点亮生命。

  主持人尹飘老师对葛汉桥老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她总结道,葛老师的讲座不仅是一堂专业启蒙课,更是一堂深刻的人生哲理课,为人文学院新同学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鼓励同学们以葛老师为榜样,珍惜大学时光,树立坚定的教育理想,将今天的感动转化为明日行动的力量。汉语言文学系主任杨敏艳也希望同学们能深入理解“汉语言”专业的内涵,夯实专业基础,培养人文情怀,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而不懈奋斗。

  本次“开学第一课”在持久而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它不仅在2025级新生的心中播下了一颗名为“教育理想”的种子,更点燃了他们追求卓越、砥砺前行的激情之火,为他们在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求学生涯写下了昂扬向上的第一笔。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16 10:36:23